首页 > 历史军事 > 改变 > 第七十四章 包头钢铁厂 河曲黄河大桥

第七十四章 包头钢铁厂 河曲黄河大桥(2/2)

目录

“你别乱讲话好不?”张知木现在不想说这是些事儿。

“好好!”小红玉马换了一张面孔,说,“你知道,我们窑岗的危机在哪不?”

听了小红玉的话,张知木心一惊,“危机?”

“我们窑岗现在象一座大厦,可是都靠你一根儿立柱支着。人们的好日都靠你一个人。如果你出了啥问题,这些会一下子都没了。要大明朝垮的还快。”小红玉没抬头,拨着茶杯里的茶轻声细雨的说。

“你说的对,我们还没一个完整的制度保证我们能够轨道的运行。不过李岩现在搞的律法,是为这做准备的。”张知木说,“现在我们还不能取代大明朝的律法。那样的话,是造反了。”

“其实,在皇那,你已经是有个反贼了。只是皇需要窑岗的银子,也需要为窑岗人他们剿贼。没准在他们眼里你早是更大的反贼了。”

“呵呵!”张知木说,“这一点儿,我和崇祯皇都心知肚明,各取所需。不过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张知木没想到小红玉看问题会这么深刻。不过张知木心里同时觉得这个小红玉有些太聪明了,不但看这些事聪明,更主要的是,她知道知道自己愿意听啥。方才那个话题不对自己胃口,她不象个小女子,没马生气,而是直接把话题转到这里来。看来这个小女子绝对不一般。

“唉!你们要拍的电影准备的怎么样了?”张知木岔开了话题。

小红玉也清楚张知木不想谈这事,回答说:“方案我们搞了几个。也试着用机器拍了一些片子,效果觉得不错。要不是到西安去,现在准备开拍了。”

“等这部电影拍完了,你不仅仅是戏剧名角,还是电影明星了。”张知木说,“那时候,天下人都可以看到你的风采了。”

“到时候,别让人烦行了!”小红玉显然还有些怨气,说完起身走了。

火车到了河曲,河曲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这里黄河由东、西、南三面绕河曲流过,蜿蜒曲折,正如其名。河曲县城是历代镇守边疆的“古塞雄关”。平稳年间,这里是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驼帮满载着西域、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原;马帮,满载着南方的精绸茶叶,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县城,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可是由于战乱连连这里已经很久没有当年的胜景了。张知木他们一行人几十辆玻璃马车,到了河曲很快的轰动了河曲。河曲这里的知县听到了窑岗的张知木到了,也赶过来。虽然这里还不归窑岗人管。可是管他们的周遇吉都跟着窑岗人出去打仗了,他一个知县,自然知道张知木到了该怎么办。到了火车站,知县大人非要请张知木吃饭。张知木婉拒了,他知道现在这里日子过的都不是太好,虽然火车通到这里,情况渐好。乡民们参加修铁路修公路也都能赚到一些银子。可是这是才刚刚开始。

窑岗人在这里的渡口边刚刚建了一个客店,在这里还刚建了分店。陆成祥别的不管直接奔那个分店去了。张知木和阎伯驹、卢炳义、阎兴等人带着陆琪、李栋、刘宝学来到黄河岸边。

卢炳义指着黄河说:“李云鹤他们派人简单探了一下,这里水流流速快一些,河底的泥沙沉积的不厚,最多处也是一米多厚。大多数不到一米,是河面太宽。”

阎伯驹在旁边说:“知木啊,你要在这里建大桥可不容易。这要建多桥墩啊。水深流急,钻孔打桩子都不行。”

张知木一笑,让陆琪他们都过来后,指着河面说:“我们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黄河大桥。你们看,相对在河底建桥敦,我更愁的是,河岸两边太高了。我的桥要是建的太低,过河的时候,都要从两岸下到桥面过了河,还要再到河岸。要费很多力气。可是桥建的太高了,架桥的费用又会太高,我们需要选一个合适的桥面高度。选一个平衡点。”

陆琪站在河边望着黄河,说:“张总,你还是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在黄河里面建桥墩,然后我们再根据情况选多高的桥吧。”

张知木伸手在地捡起了一个树枝,在地画了一起来,说:“你们看,我们想在这里象在汾河那样用直锚固定可以钻孔的船是很困难的,因为泥沙太浅直锚根本固定不住。水流太急,钻太多的孔位置固定不了不行。我们可以采用沉箱的办法来建桥墩。”

“沉箱?”大家都没听说过。

“对沉箱。”张知木说,“沉箱也分很多种。这里用最简单的沉箱行。我们在河岸用水泥浇筑成一个四方的下都没底的箱子。然后用船送到要建桥墩地方,用吊车慢慢的放到河底。这个水泥沉箱的下端口有刃口,放下时靠它的自重会沉到河底泥沙里。这时候,我们不断的将沉箱里泥沙挖出去,特别是将沉箱壁附近的泥沙都挖净。沉箱会一直落到河底的基岩。注意一定不要让沉箱歪了。有必要的要在沉箱外面钻几个孔,用桩子固定一下。等沉箱落稳了,沉箱里面不受水流影响,有了一个稳定环境。我们可以在沉箱里面钻孔。我们可以用大钻头钻一百五十毫米的孔,以后我们有能力了,可以钻更大的孔,在基岩钻十米深的十几个孔,然后把捆扎焊接好的钢筋,放进孔里,再将沙子水泥浇筑进孔里。等这些水泥凝固了。我们再在沉箱底部浇筑半米厚的水泥。记住在沉箱里面浇筑水的时候,一定要将沉箱底部的泥沙尽量的清除干净。这需要潜水员下水来做。等沉箱底部的水泥凝固了。我们可以将沉箱里面的水抽干净,在沉箱里面铺钢筋,把钢筋和桩子的钢筋焊接,可以一层层的浇筑了。一直浇筑到和沉箱顶部一平。这时沉箱和内部浇筑的水泥,是一个承台。它的作用是使整个桥墩受到压力分布到所有的桩子。承台好了,剩下的在承台用水泥浇筑空心的水泥桥墩。至于面的桥梁,愿意用拱梁还是还是钢桁架,那看你们意愿了。”

听张知木说完,陆琪忍不住说了一声:“妙,简直太妙了。这样的话,修这个黄河大桥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呵呵!”张知木又是一笑说:“有一个问题你们没想到,大量水泥连续浇筑,靠人工搅拌水泥根本供不。”

“对对!”陆琪点头说,“汾河那边有这样的问题,这里的水泥用量是那边没法的。这个问题会更突出。”

“陆先生,你回去后,要和李云鹤商量一下。你们要搞一种水泥搅拌机。是电动的还是柴油动力的都行。以后滹沱河那边会需要更多的水泥搅拌机。” 张知木说,“还有一个问题,是大量的水泥搅拌完了,你们怎么输送到桥墩?所以还需要研制高压水泥输送泵,用管道输送。当然条件许可也可以用输送带传送。”

陆琪说:“好好,回去我组织研究这些。这都不是太难的。”

“难的是高压输送。”张知木知道这事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卢炳义问:“张总,以后我们在潼关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建桥墩了?”

“呵呵!那里的河底情况现在一点不清楚,适不适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张知木说。

“看来在这里建一座大桥还真的有门儿啊!”阎伯驹说。

“那样的话,这里和陕西、鄂尔多斯都连起来了。”阎兴说,“是不是可以把火车开过去啊?”

“我们还没建大桥的经验,先建一座过人马的再说吧。”张知木说,“等我们有了经验之后,一定要建一座过火车的大桥。”

看天色还早,张知木等人又到铁路工地和码头的造船厂,看望了那里的工人们。晚回到客店,张知木好好请大家喝了一顿酒。因为明天几路人马要分开行动了。他也知道大家也都是愿意跟着他一起出来,不然他们分头去不同的地方,不一定非到这河曲这不可。大家离开窑岗,到这了都放下很多事情,也可以放心的喝顿酒了。

第二天一早,陆琪他们一路人马奔保德去了。李栋、刘宝学、李栋他们一路坐船到包头去。张知木他们大队人马通过浮桥过黄河,到了陕西。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