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阎卿扬的恩怨1(2/2)
他是皇子,伴读围在他左右,处处以他为尊,他想干什么,伴读就跟着干什么,身边的宫人也管不住他,李邑逐渐养成了小霸王的性格,干什么都是说一不二,谁也不敢反驳他的意见。
阎卿扬比他年长,来太学读书和李邑一个教室。
李邑喜欢交朋友,经常对着几个巴结奉承他的老同学也没什么意思,难得来了一个新朋友,李邑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阎卿扬的面前和他说话。
李邑热情洋溢,阎卿扬就很冷淡了,李邑与他说话,阎卿扬只不屑的扫了李邑一眼,站起来就走,压根没有和李邑说话的意思。
第一次被人冷待,还是如此不屑的态度,是个人都会冒火,更别说从小就被众星捧月的李邑了。
阎卿扬起身离开,李邑在后面叫住阎卿扬的名字,问他是什么意思。
阎卿扬就好像是聋子一样,脚下的步子停都不停,把李邑忽视个彻底。
就这一次,两个人的梁子结下来了。
往后很多年,李邑一直和阎卿扬不对付,两人是相看两厌,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李邑后来也慢慢地了解到了阎卿扬为什么会对他那么冷淡的原因。
阎卿扬姓阎,他李邑姓李,当年李氏祖先和阎氏祖先一起谋夺天下,李氏以是老子的后人名义建立大唐,阎氏在这点上就慢了一步,眼睁睁的看着大好的江山落入李氏的手中。
当年和李氏并驾齐驱的阎氏,只能俯首称臣,做了李唐的臣子。
表面上阎氏是称臣了,然而当年的那一口恶气,并未从阎氏族人的心中散去,多年来阎氏表面上恭敬,实际上包藏祸心,一直在寻找时机。
阎氏是和李氏一起攻打天下,当年高祖和阎氏的祖先互称兄弟,高祖夺了天下,与阎氏有愧,他当政时期重用阎氏,那时候把天下二分之一的兵权交在阎氏手中。
仗着手中有二分之一的兵权,阎氏的子孙出行如同皇室一般,京城贵族都不敢与阎氏硬碰硬。.
高祖驾崩后,太宗继承皇位,高宗的江山几乎是太宗打下来的,太宗年轻有为,登基之前没少看见阎氏在街市上横行霸道。
登基以后刻意打压阎氏气焰,用了半辈子的时间,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错误,把阎氏手中二分之一的兵权分走了五分之一。
阎氏权利太大,一个不好就会反扑,高宗也不敢做的太过火,只把阎氏这个令人头疼的毒瘤留给了高宗。
太宗分走阎氏五分之一的兵权,等同于与阎氏结仇,阎氏的后人受了长辈的影响,看李唐皇室很不顺眼,仗着家中是开国功臣,大唐的江山有阎氏一半的功劳,除了皇上,阎氏的后人不把李唐皇室的后人当成一回事。
高宗是嫡幼子,皇位本来与他无缘,可惜他上面的太子兄长运气不好,被贬了,几个兄长死的死贬的贬,皇位最后落到了高宗的手中。
这点,换在高宗登基的十年前,说出来绝对没人相信。
太子阎氏不敢得罪的太狠,一个嫡幼子,阎氏没当成一回事,还是皇子时期,阎氏见高宗仁善,把高宗得罪的狠了。
高宗继位,有辅国大臣把持朝政,阎氏认为高宗不过软弱小儿,不当成一回事。
谁料到,高宗会和女皇联手,把阎氏的兵权夺得只剩下三分之一。
李邑遇见阎卿扬那会儿,正是阎氏兵权被夺走的时间段,整个阎氏,都视李唐皇室为仇敌,对着李邑这个皇子,当然没什么好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