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秦王出塞(2/2)
安格鲁针对梁成的备战从始至终不曾懈怠过。
天下藩国之中,契丹人最看不透的人便属梁成。
梁成此人看似君子,实则诡诈多变,足智多谋。
契丹太子安格鲁更是从大炎皇子炎庆风的密信之
中了解到梁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奈何安格鲁麾下那些骄兵悍将们对梁成却是一无所知。
不少人嚷嚷着请示契丹皇帝特鲁阳,希望将战场前推到雁门关境内。
换而言之,把大战的地点放在梁成的领地。
契丹皇帝特鲁阳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好处。
可是他的儿子安格鲁没有同意。
因为战场前推的话,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倒不如将战场放在契丹境内。
再不济也在吐蕃边陲。
契丹大军可以随时驰援,毕竟是本土作战。
最开始的时候,契丹大皇帝特鲁阳没有同意太子安格鲁的战术。
而是希望占据战场态势上的优势。
主动进攻雁门关。
为了得到文武官员们的支持,特鲁阳召开了多此内议。
太子安格鲁以及麾下的统兵大将都派出去了。
如今身边的重臣,大多是核心权层的智囊。
“炎西大总管梁成,率大军出雁门关,明日午后便会抵达吐蕃边陲,你们说说吧,有何策?”
“回禀大皇帝陛下,既然此战不可避免,那便放手一搏。炎西大总管梁成兵锋虽强,但我们契丹大军兵力更盛。”
“燕京驻军三十万,太子殿下跟
拓拔野各拥军十万,青州大军六万,幽州大军十五万,我契丹境内尚有大军二十万正在集结。”
“大皇帝陛下占据河套重地,甲士兵种齐全,何惧那梁成区区十万大军。”率先开言的人是契丹皇帝身边的谋士贾开河。
“不错,大皇帝陛下平混乱,灭吐蕃,时至今日,兵锋推进的极为顺利,与雁门关一战更具盛势。况且我们尚有大炎的太子炎庆风暗中相助,大炎朝堂之内,更有藩王牵制秦王梁成,大皇帝陛下只需一心应对梁成,战则胜也!”孟常仁接着贾开河的话,点头附和。
契丹皇帝特鲁阳心神稍安:“此战避无可避,更是我与那梁成生死之战,诸位觉得战场是否前推到雁门关境内?”
“不。”
“陛下当照之前议定之策,就将战场定在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地利对我们占据优势,我们调兵遣将极为便捷!”
“更有大后方互相策应,梁成想破河套,难如登天。”契丹国的首席谋士宗愎一发言,皇帝特鲁阳的心神彻底放安。
孟常仁颔首道:“河套地区位于大炎西北咽喉,以此地作为战场,我们契丹大军便于调动,雁门关无论怎
么进攻,都要面对整个契丹大军的压力。不过,在下以为梁成断然不会在河套地区鏖战。他会拉长战线与我军对峙,伺机而突破我军防线。 ”
有道理。
大皇帝特鲁阳眉宇舒展,淡然令道;“传令下去,加紧在燕京、宣府一线构建营地,率先打造守城器械,速招募兵勇,作为战线预备!”
“诺!”
“孟先生,我契丹骑兵几何?”特鲁阳目前最关心的便是骑兵数量。
雁门关军演,太子派去观摩的使者已经把他的所见所闻具实陈述上来了。
梁成麾下大军十万,光骑兵就有三万之多。
此等规模,让契丹皇帝特鲁阳多少有点胆寒。
要知道现阶段西岐霸主,拥有马场最多的西戎帝国,也不过十万骑兵。
而契丹皇帝特鲁阳手中掌控的骑兵,则有二十万。
但是骑兵的训练跟作战素养,包括战马的装备,都远远不足梁成。
此外,特鲁阳跟炎西大战。
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
他现在只清楚,自从大军歼灭了吐蕃的两路大军,并将吐蕃最后的将军崇应围困在边城之中,吐蕃灭国指日可待。
现在整个契丹的兵马都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