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恩科之弊(2/2)
沈培艺躬身,继续说道:“那些宵小如今就是等恩科,联合起来抵制朝廷,从而达到阻挠朝廷发展的目的。”
“其最终的结果还是希望陛下能够维持现状,放弃新政的推行。”
“即便陛下圣明,可以镇压刻意弃考事件,但是臣认为,该事的影响力还是会阻碍新政持续……”
“沈爱卿,你既然这么说,想必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案,朕让你直接说出来
。”
沈培艺可不是寻常那些吃喝玩乐的官员。
他是有一定的抱负的。
他之前是凤凰宫的长老。
更是汾阳王麾下的清流文官。
在他的经略下,汾阳王一脉至今保存的较为完好。
如今在国家政事方面,他自然也有一席之地。
梁成也愿意给他一些话语权。
“陛下厚恩,臣便直言相告了?”沈培艺说了一句。
“嗯,但说无妨,朕绝非暴君,更知道忠言逆耳。”
沈培艺不停的点头。
皇帝陛下在炎西六郡时,他就跟梁成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他非常明白皇帝陛下是古往今来的圣祖明君。
大智近妖。
无人可以及其。
包括陛下在京都皇城这段时间的所做之事。
天下百姓们大多只认为皇帝陛下杀伐果断。
却不知,皇帝是在为整个朝廷,整个天下去其糟粕呢。
心中万千念头闪过,沈培艺当即说道:“臣十分敬仰陛下,在臣看来,陛下是继往开来的圣人君王,陛下所做事,害在当下,利在千秋。”
沈培艺的这个结论。
让梁成知道沈培艺的政治觉悟跟眼界,确实是远超常人。
差不多也属于跟他是一类人。
沈培艺接着说道:“恩科
的阻力其实根本不是考生不配合,而是恩科制度,本身不符合当前的大秦!”
梁成眼睛一亮,心中暗呼卧槽。
沈培艺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啊。
他说的确实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刻意弃考,无非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抗议行动罢了。
真正让读书人思绪纷乱的根源其实就是沈培艺所说的。
考试制度。
古代的考试制度,非常有利于权力贵族。
更被大户人家称之为利禄之途。
尤其是四书五经,这样的流程中走出来的读书人,基本上是儒道的门徒。
那无异于会削弱君王的皇权。
所以,改变读书人的思想。
首先就得剔除儒家。
让儒生们知道什么叫做皇权。
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是碰不得的。
有些言论也是说不得的。
一旦儒家变得无人问津。
那么朝廷的新制就可以顺利的运转了。
全民的思想也就可以彻底从儒家道理之中得到解放。
如此利国利民。
人人心中有国有家。
顺其自然的就将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给平息了。
“陛下,还有一些情况,陛下或许不太清楚。”
“你说!”
“今天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