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远东小作坊(2/2)
这啥情况,一个公司难道连俩商务用车都没有?
大约四十多分钟之后,魏宁才看到了个举着自己名字白板的年轻小伙。
写得歪歪扭扭的,幸好能勉强认出来是魏宁两个字。
“泥嚎!”对方居然还会一句中文。
接下来,两人的交流就成了大问题。
魏宁只能拿着手机上的翻译工具来和对方沟通。
聊过之后,魏宁才得知对方根本不是什么有组织
规模的公司,只不过是一群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组建起来的工作室。
他们现在正试着开发一款名为《战火》的射击类游戏,但苦于资金不到位,所以一切都无从谈起。
魏宁是哭笑不得,包学海难不成把自己当成了什么土豪?
而且魏宁本身对射击类游戏的兴趣并不大,原因很简单,玩着头晕。
但不可否认的是,枪车球三大类型的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海量粉丝,只要做得不是太烂,总能赚到钱的。
“我们需要一辆出租车。”魏宁可不想挤公交。
这个叫彼得罗夫的小伙面有难色,说:“亲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多余的钱支付车费,希望你能谅解。”
“没关系,这点钱我还是有的。”
出租车开了快半小时,两人才终于到达目的地。
魏宁这才彻底明白对方到底是有多穷,或者不应该说穷。
他们简直就像是在过家家!
一个临时租来的地下室,总面积可能只有几十个平方,里面很随意地摆了几张桌椅,以及四处散落的线材。
看上去很老旧的电脑,以及随处可见的酒瓶和烟头。
说实话,魏宁真想直接走人了。
但考虑到还欠着包学海的人
情,魏宁只能强装镇定坐了下来。
好吧,就连这唯一的沙发都到处是破洞补丁。
他们这工作室总共才六个人,都是二十三四的年纪,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
平日里也就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但对游戏开发有共同的爱好。
起初大家都是在某个电脑技术论坛上交流经验,后来才慢慢走到线下,动了开工作室的心思。
“这是我们做出来的游戏框架。”
彼得罗夫自信地调出一个游戏窗口,让魏宁试着体验。
魏宁也不好拒绝,便认真地玩了十几分钟。
好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尽管现在这游戏连半成品都谈不上,不过操作起来的手感还是很流畅的。
单凭这点,只要再花些钱建模、上色,拿出去卖也不是什么问题。
至少说明几个小伙的硬实力过关,包学海也没让自己白跑一趟。
魏宁就利用翻译软件表达了自己现在的想法。
首先,对方是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自己合作!
如果只是想让天宁出资的话,那完全没有必要聊下去了,因为魏宁本身手上也没太多钱。
打工人后续的开发,以及网咖持续的运营,都是大开支,魏宁不能把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