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1120章 对新都的展望

第1120章 对新都的展望(1/2)

目录

洛阳新都的修建是一个大工程,从洪武十一年开始,就这么断断续续地修建着。

作为营建新都的负责人,张择端与金富轼就像是候鸟一样,每年只在农闲时分,组织一批工匠在洛阳忙碌着。

新都的修建,是在现如今洛阳城的东面,靠近三国曹魏明帝修建的金墉城附近,张择端的规划,是准备将新城与洛阳城连接为一片。

其实若从维护北方稳定的角度出发,燕山府是很适合作为新都地点的,但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本朝建都于燕山府,大量的人口聚集,带来的粮食运输压力是巨大的。

由于黄河改道北流,渤海湾西面出现了大片的沼泽、滩涂,缺乏一个适合的良港,如此一来新汉发达的海运难以发挥优势。

现如今朝廷在渤海湾修建了直沽港,但吞吐量远不如辽西走廊的平卢港,可以说只要黄河仍旧北流,燕山府几乎就不可能成为国都,万一不稳定的黄河突然再次改道,那么隋炀帝凿通的京杭大运河诸河段都要受影响。

以洛阳为新都,同样存在京城粮食外调的问题,但至少远离了开封,实在是王伦也不敢肯定,黄河就一定不会改道,万一母亲河哪天不高兴了,开封府地界那是肯定要受到直接冲击的。

同样地,河北行省的一些府县,也不适合作为新都,比如邯郸府、大名府、河间府,因为黄河北流后就经过这些大府。

所以留给王伦以及朝廷的选择并不多,长安倒是个王者之都,但迁都长安,本朝就会面临与唐朝同样的问题,皇帝与朝廷为了方便就食,就要不得不来回在长安洛阳之间搬迁。

故而在朝廷的规划中,洛阳为新都西京,开封仍旧作为陪都属东京,至于长安,其知府也称“尹”,视为国都级别,但朝廷不会在长安营建宫殿。

对于洛阳新都的建造,朝廷以不损耗民力为前提,每年农闲时招募雇佣数万工匠劳作,绝不耽误农时,甚至洪武十三年,因为河南蝗灾、关中大旱,还停工了一整年。

朝廷的在京官吏们甚至比王伦本人更期待新都赶快完工,实在是东京城太拥挤了。汉军不断开疆拓土,于是朝廷诸官署衙门的官吏数量增多,办公地点已经不够用了。

作为京师,东京城又吸引了大量的旅居百姓,开封府最近五年的房屋售卖、租赁价格不断飞涨,“京师居不大易”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了。

为了拱卫京师,南北衙禁军以及周边几个行省轮番调驻的军队营地不得不向外扩,最远的一支京师禁军驻地,已经跑到黄河北岸去了。

整个东京城,一年之内居住超过三个月的流动人口再加上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这个数字让藩属国使者、外国商人们惊叹艳羡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治安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火灾隐患,开封府从前宋时百姓就改用煤炭为主要燃料,城内外民间私自搭盖的现象屡禁不绝,最大的一次火灾出现在洪武十二年秋天,东京城外西面烧掉了房屋六百余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