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农副产品(上)(1/2)
杨老幺看着大家不吱声。
“自己是块什么料要明白,是块砖头就彻墙,是块石头就磊堤,别把自己的本分丢掉,不然的话,你会过的更凄惨。”
小六子听到之后想了很久。
“幺叔说的是,的确是这样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在农村里我一样的可以做大做强的。”
大家都为小六子这句话点赞。
……
杨朝阳并不知道这些,只是一个劲的赶着马车,这个时候高速道路的马车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更多。
“大雪天的,怎么这么多马车呢?”叶记者边看外面边嘀咕。
“记者同志,现在正是每一个乡村或者乡镇,人们花钱最利索的时候,过年嘛,以往过年是愁,现在过年你看谁愁,”
“记者同志,明天就是聚贤镇的大集,你起来早一点去看看农村的集市,聚贤镇在临川郡来说是唯一一个没有乡的镇,他管辖着12个村庄,每一个村庄都很大的,就拿我们的村庄来说七八百户人家。”
“这么说来,你们一个村相当一个乡啊。”
“差不多吧。三四千人呢,这还不算是最大的,最大的是朱家村,那才叫大,比我们大一半多。”
叶记者这才明白,素材的寻找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就拿这个来说,也可以作为一个素材进行报道。
“怪不得先生说过,记者的本质就是寻找,要深入底层,原来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看了很多报道先生的事迹,但是我想见一见先生,一直没曾见到。”
“别说你们,我们都很少见到他,现在他在东海岛,对当地,还有海城郡进行综合巡查,看看有什么可以挖掘出来,让农民致富。”
“听说他找到两种农作植物,番薯还有土豆,这两种高产植物听说亩产挺高的,可以达到一千六七百斤。”
“这么好的种子,为什么我们北方没有呢?”
“听说是今年才找到的,要过两年就能全国普及。”
杨朝阳听到这儿并没有吱声,而是专心致志的驱赶马车。
夜幕已降临,杨朝阳的豪华马车停在聚贤镇的政府门口。
镇长刚走出大门,看见这一幕,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样?销售还可以吧?”
“镇长,你别慌,这位是叶记者,专门来报道我们聚贤镇的蜂蜜。”
镇长一下瞪大眼睛,做梦他就没有想到杨朝阳竟然把记者给请来了。这是什么?泼天的大富贵,要是我接不住,估计回家会被族长揍死的。
“我明天还要拉一车去,今天的已经卖完。”
“那你先去忙,这位叶记者我来招待。”
“杨师傅,明天你路过镇上的时候,帮我带一份报道去帝都日报社,今晚上我向镇长了解一些情况,先写第一则报道。”
“好的,好的,谢谢叶记者。”
杨朝阳不知道的是,叶记者同镇长聊了一个深夜,才赶出来第一篇报道。
但是他自己也忙的差不多,杨父叫他去休息,组织村民开始装货,把贡品蜂蜜和普通蜂蜜分开装,二爷爷忙的直捶后背。
“其实挣钱也挺辛苦的。”二奶奶在旁边诙谐幽默的说。
二爷爷抬起头来看着外面的黑夜。
“日子好啦。”
杨家祠堂里面灯火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