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97章 学田诡寄?

第297章 学田诡寄?(1/2)

目录

大梁在天监初年开始允许民间捐田办学,也就是所谓的“义学田”。

因为义学田有减免税赋的功能,所以朝廷控制的极其严格。

王学海这么大一老板,为什么最后只送了陈凡十亩学田,其中就有这个原因。

按照《大梁律》户律的规定,学田初捐,不仅要有赠予和受赠双方立下的字据,也就是所谓的“白契”,还必须要有经过官府盖印的“红契”。

这两个手续,陈凡都有,所以之前陈凡才觉得学田不可能成为对方攻击自己的手段。

但到了弘文年间,朝廷因为学田兼并、乱发,所以又新出了《优免新例》,其中规定,若捐田之人,三年中有欠税避役的记录,则可认定“以捐田为名,行诡寄之实”。

赠者按照“欺隐田粮”追责,受赠者不仅田产入官,还要按每亩田的时价十倍罚银。

李进走了不就,姜老发就匆匆赶了过来。

“不好了,迎春街上,王记生药铺的掌柜被官府的人带走了。说是诡寄学田,诈以避税”!

歌舞巷的几乎人家就是用弘毅塾的学田培育平菇,这学田如何来的,他们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姜老叔才会在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来报信。

他前脚刚到,后脚王大牛便匆匆赶来了:“夫子,不好了,县衙的人去了大棚,说我们的田是诡寄的私田,他们把……他们把大棚全都推了,平菇也全都给砸了。”

陈凡闻言大惊失色:“全都砸了?”

王大牛恨声道:“他们砸了一个棚子,我让黄家二郎带着歌舞巷的弟兄们把其它几个棚子的平菇全都转移出来了。”

姜老发道:“夫子,现在怎么办?”

王大牛捏着拳头:“他们若是敢来找夫子的麻烦,我晚上一个个让他们挨闷棍。”

姜老发瞪了他一眼:“胡闹!”

说罢,他看着陈凡道:“要不请周知府出面说一说?”

陈凡摇了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了,这本来也是我们无理在先,按照规矩,他们确实可以这么做。”

姜老发叹了口气:“你说咱这日子过得好好的,偏就是官府这些人多生事端,原本杨县令就挺好,海陵人没福气,人家高升了,刚走,便来了这种混账官儿。”

陈凡没有说话,而是对王大牛道:“现在还有几处大棚没被推倒?”

王大牛道:“只有城南了!”

“走,咱们去看看。”

……

几人刚到城外,就看见南城外第一次试着培育菌种的那处大棚,围满了人。

人群围着大棚指指点点,不时传来女人的哭骂声,和男人愤怒的爆喝声。

陈凡赶了过去,排开人群,就看见快班、壮班和十来个铺兵站在大棚外,正跟一群歌舞巷的街坊们对峙。

“姓李的,你家儿子也在弘毅塾读书,这可是弘毅塾的学田,陈夫子仁义,虽然没要咱们租田的租子钱,但咱每个月也是往弘毅塾送菌子的。你砸了这大棚,就是砸了你家儿子的碗,就是砸了咱歌舞巷街坊的碗。”

“是啊,李进,你好歹也是咱们海陵人,从小都是乡里乡亲看着长大的,你真要帮着外人来欺负咱们自己人。”

李进苦笑道:“乡亲们,我李进吃衙门的饭,老爷们让咱出来砸,咱不敢不允啊,不然回去那是要吃板子的。”

“狗官!”

“是啊,还是之前的扬大人好!”

“今天谁敢砸,老子跟他拼命。”

因为陈凡将平菇种植推广到全县的缘故,此刻弘毅塾的大棚遭了难,受了弘毅塾恩惠的,或者家中有孩子在弘毅塾念书的,此刻纷纷站了出来,挡在大棚与李进等人面前。

李进那个委屈啊,心里早把陆羽这个县丞家里女眷问候了个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