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泉明月 > 第226章 乡情,桐江村团结的内因

第226章 乡情,桐江村团结的内因(2/2)

目录

他蹲下身子,伸手抚摸着金黄色的穗粒,连着抽查三四五株稻穗,发现所抽查的稻穗粒子数量基本相差不多,这才开始选了一根穗尾慢慢数起来。

过了数十息,程似道脸上略带忧色地说道:“夫子,这一丘田在你们村算是什么成色的田,能评上中田吗?”

谢文元闻声点头,说道:“这确实是村中的中等水田。”

“嗯。”

程似道点头,“我适才清点了一下穗粒数,大概在十六七粒的样子。这个成色的收成在这块田里算不算丰产?”

谢文元却摇头说道:“这个确实算不上。若要达到丰产,穗尾上至少要达到十九粒。”

“如此说来,今秋水稻收成只能算是个平产。不知村中上等肥田在何处?夫子可愿带本官前去查看一番?”

听了谢文元的解释,程似道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当然可以,大人请随我来。”

谢文元说着便在前方领路。

程似道随后,一行人向着桐江村的上等肥田方向行去。

“谢里正,本官有一事不明,我在来梅沙圩的路上看到清水河右岸有不少衣裳褴褛的妇孺。她们三五一群的反复出现在沿河村庄庄稼地之外。为何,我在梅沙圩至桐江村这一路却未曾见到这样的景象?”

前往桐江村上等肥田的路上,程似道与谢江庭交谈起来。

谢江庭闻言,斟酌着要如何回答,不过他只稍微思索片刻便回道:“回大人,其实从桐江村一路向北行至下河镇,都很少见到您说的那等景象。”

“因为,从桐江村至下河镇基本都是一路沿着数条小河向北修建的连乡道路。这一段路程的地界里小河小溪不少,前些年还修建了不少灌溉用引水渠,因此此段地界的水利相对其他地方还是要丰沛一些。”

“因此,今秋的晚稻并未受到干旱过多的影响,庄稼地里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收成。如此一来,各地村庄,不论是自耕农,还是为乡绅地主佃种庄稼的乡民,基本上还能有个五六成的收成。最次也能保住粮食种子,不至于绝收。因此,这一段地界的百姓,并未出现抛荒去往外村乞讨,或者趁机抢盗外村庄稼地里粮食的。”

程似道垂眉思索片刻,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这时却又听谢江庭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外乡前来我们村乞讨的人。只是前来我们村乞讨的人数比较少,往南行至沙洲村和沙头井村,便能看到不少外乡外村乞讨的妇孺。”

程似道不解,问道,“这又是为何?”

谢江庭解释道:“我们村人口相对其他村庄更多一些,为了防止外乡人偷盗偷割尚未成熟的庄稼,进出庄稼地的几个关键位置都做了防御措施,只留下几个对外通行的豁口。平日里安排青壮在豁口处轮流执守,守护地里尚未成熟的庄稼。”

“一旦发现有外乡人意图不轨的行为,便会进行驱赶,及时制止他们损坏地里的庄稼。”

程似道恍然大悟。

“这应该算是乡民自救的行为吧。只有在乡情意识非常浓厚之所,才能将这一措施很好地执行下去吧?”

“若是其他村庄乡情意识淡薄,估计有些值守人员,还会伙同外乡人偷盗偷割竞争对手家地里的庄稼吧!”

程似道的随从听了谢江庭的话,却说出不一样的见解。

众人闻言,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他,心里都在嘀咕,“这家伙说的还真对!”

目录
返回顶部